专业团队
客服中心
中关村兰德科教创新研究院
4000908855
Email:lande@landepj.org
-
孙建军
孙建军
职务 北京大学副教授
简介
业务专长:神经胶质瘤综合治疗,多节段髓内肿瘤,脑血管病,骶管囊肿
工作经历:
2003年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获硕士学位,2006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获博士学位。2009年赴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病院做临床Fellow,研习烟雾病等脑血管病治疗,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后出站,2013~2014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学院Juha H处研习脑动脉瘤手术技巧。
科研工作:
自2003年博士学习阶段一直从事胶质瘤的综合治疗以及细胞培养和裸鼠脑内建模等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期刊刊载,相关学术观点为业内同行认可,每年都就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交流2-3次,获广泛关注。2009年开始研究胶质瘤干细胞的生物学形态和相关机制研究,2014年首次发现CD133阴性瘤细胞成瘤和Notch信号通路再通相关,首次开展脊髓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干细胞的研究。2013~2014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学院Juha H处研习脑动脉瘤手术技巧,和赫尔辛基大学中心医院以及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神经外科有合作研究关系。相关研究工作获得教育部新教师基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青年骨干基金等资助。曾承担科技部十一五脑卒中规范化研究的子课题项目。
2009年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多节段髓内肿瘤的理念,并指出髓内肿瘤长度增加、术前神经功能并不差;长度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增加,但术后神经功能亦不差;长度增加,性质却更偏良性;长度增加,不能久等,术前功能决定远期康复水平。国内外发表相关论著文章8篇(中英文各4篇)。2013年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以是否包含有神经根,将骶管囊肿分为两大类,对应的两种手术方式以尽可能恢复骶管内神经根和硬膜囊的正常解剖结构为主旨。发表国际性英文文章3篇。上述的理论和手术方式的革新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首肯,现已是J Neuroscience和NRR等国际性期刊的审稿专家,并接到WNS等杂志的约稿申请。
学术兼职:
北京市科委专家库成员,首发专项评审专家库成员,国家科技专家库成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上一条: 孙桂玲
-
下一条: 孙晓明